集团动态

group dynamic


两会热议房地产话题: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2022-03-07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2022年房地产方面的工作部署,共有120余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住不炒”是底线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2016年提出这一定位开始,连续六年,从未动摇。       “今年全国两会对房地产的定调,放在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了围绕这四个字的一揽子长效机制要坚持下去的决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连续多年明确“房住不炒”定位,代表房地产市场不会再次全面刺激宽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房住不炒”,代表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不变,调控的主要方向依然是市场整体稳定,不会出现明显大涨,也代表未来楼市政策依然将打击投资投机,保护真实居住需求,未来微调性政策也将有利于刚需。         合理住房需求受肯定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应该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关于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这一宗旨,各地政策思路是清晰且统一的,“因城实策”下的楼市新政也是围绕这一主体思路出台的,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     “今年以来超4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其中不乏郑州、青岛、广州等一二线城市,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中指研究院报告提出,预计今年全国两会后或将有更多城市加快政策调整节奏,尤其需求端政策发力将有利于打破当前地产僵局,其中结合人口、人才政策的住房政策仍有较大释放空间。         “三稳”目标不变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目标并未改变,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也基本一致。2022年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将是趋势。       “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跌幅较大,市场预期不稳。”中指研究院报告认为,为促进市场信心恢复,住房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预计2022年年内仍有降息降准空间,房地产金融信贷政策保持稳健偏支持,银行房贷利率下降,贷款额度有保障、投放节奏平稳有序。”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针对房企较大的债务风险,三线四档等金融调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实现房企金融降杠杆平稳有度。       “保障+市场”两条线协同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在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下,住房租赁市场能起到平衡供需结构的重要作用。       “继2018年全国两会后,再次强调‘租购并举’,意味着今年租赁领域将‘保障+市场’两条线协同发展,共同解决大城市不同类型人群的租房问题。”许小乐表示,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之后,中央、地方针对租赁领域出台监管政策,租赁市场规范化发展环境已基本形成。       在许小乐看来,今年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预计接下来将出台更多土地、金融等支持租赁市场化发展的政策,通过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解决大城市租客多样化、品质化的租赁需求。       更重要的是,多位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租赁型住房已经成为住房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尤其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长期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形成住房消费阶梯的重要举措,短期也是“稳经济”的有效抓手,2022年依然会大力推动发展租赁市场和保障房市场。

同心抗疫勇担当丨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在行动

2022-03-02

当前,深圳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作为深圳建设的一份子,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受公司领导委托,立即响应企业所在地社区号召,积极组织各部门员工参加各项抗疫防疫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3月1日,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身着防护服,佩戴面罩和手套,在南山区深云村抗疫服务点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协助居民进行大规模检测登记操作,核点每组检测人数,一一扫码查验身份信息。检测工作一直持续到当晚10点半,累计服务人数上千人。3月2日,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在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协助园区开展扫码、测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严格把关每一位进出人员的健康码,为上万人工作的园区创建健康环境。长达数小时的站立,也没有停歇,他们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千里马人“奋斗·爱·分享”的企业精神。      疫情当前,千里马装饰集团始终紧随市委市政府步伐,全力配合和服务全市防疫抗疫大局。后期,公司还将持续派出更多的义工持续投入抗疫工作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最大力量。我们也坚信,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有这么多乐于奉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疫”定能取得胜利。    

千里马装饰集团荣获时代中国2021年度“卓越合作伙伴”荣誉

2022-03-02

近日,千里马装饰集团再次荣获时代中国“卓越合作伙伴”荣誉奖项,截止2021年,已连续多个年度荣获此殊荣。     时代中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中国房地产50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企业。时代中国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发展服务商,业务主要覆盖住宅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运营、商业运营、社区服务、未来教育等领域。时代中国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并同步布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等高增长潜力区域。目前投资的项目已覆盖近20个经济发达城市,共拥有20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为超过60万业主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居所及服务。   时代中国一直以来对工程质量和品质要求非常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专门聘请业内知名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售后服务等进行全过程评估与监督。     千里马装饰集团作为时代中国的精装修战略合作供应商,十余年来本着“专业铸造精品,服务提升价值”的企业宗旨,始终把“品质、工期和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交付品质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得到时代中国的高度认可,先后多次荣获时代中国年度“卓越合作伙伴”,众多项目荣获时代中国年度“质量奖”、“突出贡献奖”,以及“十周年合作贡献奖”、“优秀战略合作商”等荣誉奖项。     千里马装饰集团将以更专业的服务和奋斗的态度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更多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努力成为客户首选的装饰服务提供商。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2-02-23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规范我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管理和工人工资分账制管理,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强化清欠保支工作源头治理措施,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彻底扭转岁末年初欠薪事件高发的局面,我局将组织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行动,现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2年2月18日   (联系人:李四林,联系电话:0755-83788281、18772101587)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实现我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以下简称“两制”)工作提质增效,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5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9)18号)等文件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全面规范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管理和工人工资分账制管理,夯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促进清欠保支工作源头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地。从3月份至年底,通过集中组织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市形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稳步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水平,长效解决拖欠劳务工工资问题。   二、组织领导   市住房建设局成立集中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会议。领导小组设置如下:   组长: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管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监管处、工程质量安全处,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建设局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监管处,负责日常工作。   各区主管部门应参照本方案设置组织机构,组织专人专班,成立专项检查小组,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三、集中治理行动安排   市、区应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治理行动,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应立即组织开展“两制”自查自纠工作。市、区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立即行动,指导各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见附件1)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3月10日前,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分别登录“深圳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平台”平台,进入“2022年集中治理”模块,线上填报《“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并上传《“两制”工作承诺书》(见附件2)。   (二)执法检查阶段   1.集中执法检查   从3月起,市、区检查小组对工程项目现场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工作。对照智能监管APP中《“两制”工作现场检查表》(见附件3),对各责任主体落实“两制”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未按约定按月足额向专户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者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实行用工实名制管理等行为,应现场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整改时限15个工作日)并进行省动态扣分。   2.日常执法检查   市、区检查小组应依托“两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线上执法检查。每周市局将通过系统向各检查小组下发预警项目清单。各检查小组应根据预警项目清单,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执法,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整改时限15个工作日)。   3.依法惩处   检查小组在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15个工作日后应对该项目进行复查,仍未按要求落实“两制”工作的,应责令项目停工,并按照《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或移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因“两制”未落实造成拖欠劳务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列入劳务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三)工作总结阶段   各区应在第四季度集中治理行动结束后,根据集中治理行动开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常态化执法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于2022年12月20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夯实企业责任   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增强各企业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数额或者比例等,按时将人工费用拨付到总包单位专用账户。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建设单位与施工总包单位签订的施工总包合同要约定工人工资专用账户信息、工人工资款比例和拨付周期,存量项目未约定相关内容的应签订施工总包合同补充协议。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开设工人工资专用账户,按月核实工人工作量,通过专户按月足额支付项目工人工资。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与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并在“两制”系统实名登记、考勤打卡,未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   (二)落实监管职责   建设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关键人员履职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分账制工作是清欠保支工作的基础。市、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充分认识“两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落实监管责任,明确职责任务,增强执法力量。市、区检查小组应督促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充分履行各方职责,通过警示约谈、处罚、通报、曝光等手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集中治理行动取得实效,夯实“两制”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扭转岁末年初欠薪事件高发的局面。   (三)强化督导检查   集中治理行动期间,市局将加强对各区的督导检查,就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缓慢、“两制”问题突出、欠薪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督导通报,对重点案件进行实地督办。   (四)加大平台应用   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平台”功能,加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市、区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对所有在监项目“两制”落实情况实时管控,提高日常监督执法效能。   (五)加强宣传曝光   市、区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劳资专管员等人员开展“两制”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广大企业和劳务工人对“两制”政策及《条例》的认知度。曝光典型案例,做到核查一批、查处一批、曝光一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加强信息报送   各区应于每月25日前将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情况(详见附件4)通过政务邮箱报送至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李四林,电话:0755-83788281、18772101587,政务邮箱:jiangyan@zjj.sz.gov.cn)。于2022年2月24日前报本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5)。市住房建设局将从3月份开始,每月将工作落实情况向各区政府通报。   附件:   1.“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   2.“两制”工作承诺书   3.“两制”工作现场检查表   4.各区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两制”集中治理行动开展情况   5.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建筑业中小微企业减免税措施来了!国家发改委发文!

2022-02-23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     一、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2、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3、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4、电子设备,为3年; 5、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三条、第四条规定, 1.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三、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四、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领域国家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重大战略区域北斗规模化应用;加快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六、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         原文如下:     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 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改产业〔2022〕2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2021年四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逐步改善,振作工业经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抓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关于财政税费政策 ??1.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二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标准为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三是其他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2.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     3.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 ??4.降低企业社保负担,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二、关于金融信贷政策 ??5.2022年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2022年推动大型国有银行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6.2022年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7.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三、关于保供稳价政策 ??8.坚持绿色发展,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 ??9.做好铁矿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支持企业投资开发铁矿、铜矿等国内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矿产开发项目;推动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   四、关于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 ??10.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 ??11.推进供电煤耗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完成供热机组改造;对纳入规划的跨省区输电线路和具备条件的支撑性保障电源,要加快核准开工、建设投产,带动装备制造业投资。 ??12.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领域国家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推动重点地区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1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重大战略区域北斗规模化应用;加快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14.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进一步畅通国际运输,加强对海运市场相关主体收费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引导各地方、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增加中欧班列车次,引导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扩大向西出口。 ??15.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引进外资,加大对制造业重大外资项目要素保障力度,便利外籍人员及其家属来华,推动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领域;出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政策举措,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效能。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保障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   五、关于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 ??16.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 ??17.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优化考核频次,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避免因能耗指标完成进度问题限制企业正常用能;落实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加快确定并组织实施“十四五”期间符合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要求的产业项目。 ??18.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坚持精准实施企业生产调控措施;对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度,保障尽快开工建设。   六、保障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重点工业大省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调度监测;加大协调推动有关政策出台、执行落实工作力度,适时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配合,积极推出有利于振作工业经济的举措,努力形成政策合力,尽早显现政策效果。 ??各省级地方政府要设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本地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更为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要总结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稳定工业运行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突发疫情情况下保障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正常有序运行;针对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可能带来的人员返程受限、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风险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尽最大努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加大对企业在重要节假日开复工情况的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 然 资 源 部生 态 环 境 部交 通 运 输 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能源局2022年2月18日

2022年建筑装饰行业最新动态:三个关键词看建筑业发展新机遇

2022-02-23

  一、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8项重点工作   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8项重点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强队伍”上下功夫,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1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02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本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安排。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健全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03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在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城市更新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组织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推动城市建设适老化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治理,构建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建立部、省、市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机制。   04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全国100个样本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实现省级全覆盖。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县城建设“营建要点”,推动转变县城建设方式。落实乡村建设“营建要点”,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政策机制和建设方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05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制定细化方案,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研究建立城乡建设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县城、社区、乡村考评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方法。   06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坚持守底线、提品质、强秩序、促转型,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程质量评价制度。   07推动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审批制度化、模式化。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构建以强制性标准为核心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法律法规,推动出台城镇住房保障条例、住房租赁条例。建立巡查稽查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08 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凝聚全系统共同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为新业态打开想象新空间——从三个关键词看建筑业发展新机遇   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透露出的信号是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也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其中,时代赋予建筑业的各项任务,该如何完成?   关键词一 创新 “走创新驱动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明确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目前,国家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这些企业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及创新化等特质。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同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适用于科技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验收、运行、绩效评价、撤销等管理工作。 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从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到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的发布,再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可以说“创新”已经置于行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二 稳步 “有质量的稳步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一形象比喻,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资本要兴利除弊,促进发展和依法规范并重。 李义平认为,设置“红绿灯”,一方面意在引导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有为;另一方面也为建筑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前,应该正确处理扩张与防范风险之间的矛盾。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已有多家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申请破产重组/清算。据了解,其中一家企业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但资产负债率为276.80%;一家企业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债务至少4.5亿元;一家施工企业拥有11项建筑业企业资质、7项一级资质……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申请破产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该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个别建筑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对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进行盲目扩张,项目数量激增,会给建筑业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企业无法负担庞大的建设资金。“就算是有实力的企业,也会被慢慢消耗掉。”   关键词三 绿色 “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节能” “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目标提出后,如何实施碳减排、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已成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重点。伴随不同地域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相比,建筑耗能呈不断上升趋势。产业的选择要符合绿色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业节能减排关键在于绿色建材。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占比28.3%,建筑运行阶段占比21.9%,建筑施工阶段占比仅为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建筑运行阶段,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更应引起重视。 一是建造建材要高效、节材、少消耗。在设计环节,尽可能应用高性能和高效能的建筑材料。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部件,发展装配式建筑。三是建材生产环节要节能,一定要延长建材使用、建筑使用寿命。四是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尽量短途,采用地缘性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五是尽可能废物利用、垃圾再生,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各项工作的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必然。尽管近年来关于绿色、环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各级政府,到各家企业,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倾入大量的精力,我国绿色建筑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依然是能耗大户。建筑节能之路任重道远,被赋予绿色使命的建筑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两会热议房地产话题: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2022年房地产方面的工作部署,共有120余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住不炒”是底线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2016年提出这一定位开始,连续六年,从未动摇。       “今年全国两会对房地产的定调,放在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了围绕这四个字的一揽子长效机制要坚持下去的决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连续多年明确“房住不炒”定位,代表房地产市场不会再次全面刺激宽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房住不炒”,代表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不变,调控的主要方向依然是市场整体稳定,不会出现明显大涨,也代表未来楼市政策依然将打击投资投机,保护真实居住需求,未来微调性政策也将有利于刚需。         合理住房需求受肯定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应该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关于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这一宗旨,各地政策思路是清晰且统一的,“因城实策”下的楼市新政也是围绕这一主体思路出台的,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     “今年以来超4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其中不乏郑州、青岛、广州等一二线城市,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中指研究院报告提出,预计今年全国两会后或将有更多城市加快政策调整节奏,尤其需求端政策发力将有利于打破当前地产僵局,其中结合人口、人才政策的住房政策仍有较大释放空间。         “三稳”目标不变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目标并未改变,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也基本一致。2022年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将是趋势。       “当前部分城市房价跌幅较大,市场预期不稳。”中指研究院报告认为,为促进市场信心恢复,住房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预计2022年年内仍有降息降准空间,房地产金融信贷政策保持稳健偏支持,银行房贷利率下降,贷款额度有保障、投放节奏平稳有序。”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针对房企较大的债务风险,三线四档等金融调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实现房企金融降杠杆平稳有度。       “保障+市场”两条线协同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在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下,住房租赁市场能起到平衡供需结构的重要作用。       “继2018年全国两会后,再次强调‘租购并举’,意味着今年租赁领域将‘保障+市场’两条线协同发展,共同解决大城市不同类型人群的租房问题。”许小乐表示,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之后,中央、地方针对租赁领域出台监管政策,租赁市场规范化发展环境已基本形成。       在许小乐看来,今年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预计接下来将出台更多土地、金融等支持租赁市场化发展的政策,通过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解决大城市租客多样化、品质化的租赁需求。       更重要的是,多位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租赁型住房已经成为住房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尤其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长期构建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形成住房消费阶梯的重要举措,短期也是“稳经济”的有效抓手,2022年依然会大力推动发展租赁市场和保障房市场。


2022-03-07

同心抗疫勇担当丨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在行动

当前,深圳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作为深圳建设的一份子,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受公司领导委托,立即响应企业所在地社区号召,积极组织各部门员工参加各项抗疫防疫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3月1日,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身着防护服,佩戴面罩和手套,在南山区深云村抗疫服务点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协助居民进行大规模检测登记操作,核点每组检测人数,一一扫码查验身份信息。检测工作一直持续到当晚10点半,累计服务人数上千人。3月2日,深圳千里马装饰集团义工队在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协助园区开展扫码、测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严格把关每一位进出人员的健康码,为上万人工作的园区创建健康环境。长达数小时的站立,也没有停歇,他们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千里马人“奋斗·爱·分享”的企业精神。      疫情当前,千里马装饰集团始终紧随市委市政府步伐,全力配合和服务全市防疫抗疫大局。后期,公司还将持续派出更多的义工持续投入抗疫工作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最大力量。我们也坚信,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有这么多乐于奉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疫”定能取得胜利。    


2022-03-02

千里马装饰集团荣获时代中国2021年度“卓越合作伙伴”荣誉

近日,千里马装饰集团再次荣获时代中国“卓越合作伙伴”荣誉奖项,截止2021年,已连续多个年度荣获此殊荣。     时代中国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中国房地产50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企业。时代中国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发展服务商,业务主要覆盖住宅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运营、商业运营、社区服务、未来教育等领域。时代中国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并同步布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等高增长潜力区域。目前投资的项目已覆盖近20个经济发达城市,共拥有20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为超过60万业主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居所及服务。   时代中国一直以来对工程质量和品质要求非常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专门聘请业内知名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售后服务等进行全过程评估与监督。     千里马装饰集团作为时代中国的精装修战略合作供应商,十余年来本着“专业铸造精品,服务提升价值”的企业宗旨,始终把“品质、工期和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交付品质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得到时代中国的高度认可,先后多次荣获时代中国年度“卓越合作伙伴”,众多项目荣获时代中国年度“质量奖”、“突出贡献奖”,以及“十周年合作贡献奖”、“优秀战略合作商”等荣誉奖项。     千里马装饰集团将以更专业的服务和奋斗的态度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更多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努力成为客户首选的装饰服务提供商。  


2022-03-02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规范我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管理和工人工资分账制管理,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强化清欠保支工作源头治理措施,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彻底扭转岁末年初欠薪事件高发的局面,我局将组织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行动,现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2年2月18日   (联系人:李四林,联系电话:0755-83788281、18772101587)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集中治理的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实现我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以下简称“两制”)工作提质增效,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5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19)18号)等文件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全面规范房屋市政工程项目用工实名制管理和工人工资分账制管理,夯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促进清欠保支工作源头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地。从3月份至年底,通过集中组织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市形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稳步提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水平,长效解决拖欠劳务工工资问题。   二、组织领导   市住房建设局成立集中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会议。领导小组设置如下:   组长: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管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住房建设局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监管处、工程质量安全处,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建设局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监管处,负责日常工作。   各区主管部门应参照本方案设置组织机构,组织专人专班,成立专项检查小组,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三、集中治理行动安排   市、区应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治理行动,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一)自查自纠阶段   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各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应立即组织开展“两制”自查自纠工作。市、区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立即行动,指导各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见附件1)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3月10日前,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分别登录“深圳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平台”平台,进入“2022年集中治理”模块,线上填报《“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并上传《“两制”工作承诺书》(见附件2)。   (二)执法检查阶段   1.集中执法检查   从3月起,市、区检查小组对工程项目现场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工作。对照智能监管APP中《“两制”工作现场检查表》(见附件3),对各责任主体落实“两制”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未按约定按月足额向专户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者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实行用工实名制管理等行为,应现场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整改时限15个工作日)并进行省动态扣分。   2.日常执法检查   市、区检查小组应依托“两制”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线上执法检查。每周市局将通过系统向各检查小组下发预警项目清单。各检查小组应根据预警项目清单,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执法,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整改时限15个工作日)。   3.依法惩处   检查小组在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违规行为通知书》15个工作日后应对该项目进行复查,仍未按要求落实“两制”工作的,应责令项目停工,并按照《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或移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因“两制”未落实造成拖欠劳务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列入劳务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三)工作总结阶段   各区应在第四季度集中治理行动结束后,根据集中治理行动开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常态化执法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于2022年12月20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夯实企业责任   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增强各企业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数额或者比例等,按时将人工费用拨付到总包单位专用账户。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建设单位与施工总包单位签订的施工总包合同要约定工人工资专用账户信息、工人工资款比例和拨付周期,存量项目未约定相关内容的应签订施工总包合同补充协议。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开设工人工资专用账户,按月核实工人工作量,通过专户按月足额支付项目工人工资。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与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并在“两制”系统实名登记、考勤打卡,未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   (二)落实监管职责   建设工程项目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关键人员履职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分账制工作是清欠保支工作的基础。市、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充分认识“两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落实监管责任,明确职责任务,增强执法力量。市、区检查小组应督促在建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充分履行各方职责,通过警示约谈、处罚、通报、曝光等手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集中治理行动取得实效,夯实“两制”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扭转岁末年初欠薪事件高发的局面。   (三)强化督导检查   集中治理行动期间,市局将加强对各区的督导检查,就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缓慢、“两制”问题突出、欠薪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督导通报,对重点案件进行实地督办。   (四)加大平台应用   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实名制和分账制管理平台”功能,加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市、区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对所有在监项目“两制”落实情况实时管控,提高日常监督执法效能。   (五)加强宣传曝光   市、区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劳资专管员等人员开展“两制”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进一步提升广大企业和劳务工人对“两制”政策及《条例》的认知度。曝光典型案例,做到核查一批、查处一批、曝光一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六)加强信息报送   各区应于每月25日前将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情况(详见附件4)通过政务邮箱报送至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李四林,电话:0755-83788281、18772101587,政务邮箱:jiangyan@zjj.sz.gov.cn)。于2022年2月24日前报本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5)。市住房建设局将从3月份开始,每月将工作落实情况向各区政府通报。   附件:   1.“两制”工作自查自纠检查表   2.“两制”工作承诺书   3.“两制”工作现场检查表   4.各区在建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两制”集中治理行动开展情况   5.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022-02-23

建筑业中小微企业减免税措施来了!国家发改委发文!

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     一、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2、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3、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4、电子设备,为3年; 5、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三条、第四条规定, 1.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依法享受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三、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四、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领域国家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     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重大战略区域北斗规模化应用;加快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六、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         原文如下:     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 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改产业〔2022〕2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在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2021年四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逐步改善,振作工业经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抓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关于财政税费政策 ??1.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二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标准为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三是其他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2.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     3.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 ??4.降低企业社保负担,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二、关于金融信贷政策 ??5.2022年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2022年推动大型国有银行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6.2022年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7.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进度,支持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建设。   三、关于保供稳价政策 ??8.坚持绿色发展,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 ??9.做好铁矿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支持企业投资开发铁矿、铜矿等国内具备资源条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矿产开发项目;推动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   四、关于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 ??10.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 ??11.推进供电煤耗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完成供热机组改造;对纳入规划的跨省区输电线路和具备条件的支撑性保障电源,要加快核准开工、建设投产,带动装备制造业投资。 ??12.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领域国家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推动重点地区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1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重大战略区域北斗规模化应用;加快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14.鼓励具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建设和使用海外仓的金融支持。进一步畅通国际运输,加强对海运市场相关主体收费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鼓励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引导各地方、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增加中欧班列车次,引导企业通过中欧班列扩大向西出口。 ??15.多措并举支持制造业引进外资,加大对制造业重大外资项目要素保障力度,便利外籍人员及其家属来华,推动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领域;出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政策举措,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效能。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保障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   五、关于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 ??16.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 ??17.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优化考核频次,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避免因能耗指标完成进度问题限制企业正常用能;落实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加快确定并组织实施“十四五”期间符合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要求的产业项目。 ??18.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坚持精准实施企业生产调控措施;对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进度,保障尽快开工建设。   六、保障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重点工业大省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调度监测;加大协调推动有关政策出台、执行落实工作力度,适时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配合,积极推出有利于振作工业经济的举措,努力形成政策合力,尽早显现政策效果。 ??各省级地方政府要设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本地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更为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要总结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稳定工业运行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突发疫情情况下保障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正常有序运行;针对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可能带来的人员返程受限、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风险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尽最大努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加大对企业在重要节假日开复工情况的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 然 资 源 部生 态 环 境 部交 通 运 输 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能源局2022年2月18日


2022-02-23

2022年建筑装饰行业最新动态:三个关键词看建筑业发展新机遇

  一、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8项重点工作   1月20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分析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8项重点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强队伍”上下功夫,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1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02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本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安排。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健全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03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在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城市更新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任务。组织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推动城市建设适老化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治理,构建全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张网”,建立部、省、市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风险防控机制。   04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全国100个样本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实现省级全覆盖。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县城建设“营建要点”,推动转变县城建设方式。落实乡村建设“营建要点”,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政策机制和建设方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05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制定细化方案,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研究建立城乡建设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城市、县城、社区、乡村考评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方法。   06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坚持守底线、提品质、强秩序、促转型,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程质量评价制度。   07推动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审批制度化、模式化。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构建以强制性标准为核心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法律法规,推动出台城镇住房保障条例、住房租赁条例。建立巡查稽查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08 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凝聚全系统共同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为新业态打开想象新空间——从三个关键词看建筑业发展新机遇   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透露出的信号是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也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其中,时代赋予建筑业的各项任务,该如何完成?   关键词一 创新 “走创新驱动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致力于成为“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明确要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目前,国家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这些企业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及创新化等特质。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同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适用于科技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验收、运行、绩效评价、撤销等管理工作。 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从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到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的发布,再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可以说“创新”已经置于行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二 稳步 “有质量的稳步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一形象比喻,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资本要兴利除弊,促进发展和依法规范并重。 李义平认为,设置“红绿灯”,一方面意在引导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有为;另一方面也为建筑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之前,应该正确处理扩张与防范风险之间的矛盾。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已有多家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申请破产重组/清算。据了解,其中一家企业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但资产负债率为276.80%;一家企业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债务至少4.5亿元;一家施工企业拥有11项建筑业企业资质、7项一级资质……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申请破产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该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个别建筑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对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进行盲目扩张,项目数量激增,会给建筑业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企业无法负担庞大的建设资金。“就算是有实力的企业,也会被慢慢消耗掉。”   关键词三 绿色 “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节能” “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目标提出后,如何实施碳减排、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已成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重点。伴随不同地域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相比,建筑耗能呈不断上升趋势。产业的选择要符合绿色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业节能减排关键在于绿色建材。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占比28.3%,建筑运行阶段占比21.9%,建筑施工阶段占比仅为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较于建筑运行阶段,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更应引起重视。 一是建造建材要高效、节材、少消耗。在设计环节,尽可能应用高性能和高效能的建筑材料。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标准化部件,发展装配式建筑。三是建材生产环节要节能,一定要延长建材使用、建筑使用寿命。四是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尽量短途,采用地缘性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五是尽可能废物利用、垃圾再生,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各项工作的推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必然。尽管近年来关于绿色、环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各级政府,到各家企业,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倾入大量的精力,我国绿色建筑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建筑依然是能耗大户。建筑节能之路任重道远,被赋予绿色使命的建筑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02-23